全力开创建设制造强省一竞技注册新局面
编辑:小编 日期:2024-11-28 01:40 / 人气:
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图为美的库卡工业机器人在产线上工作。资料图片
9月3日,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实车首次在广州亮相,并进行了公开试飞。王俊涛 摄
广东工业规模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制造业规模总量占世界制造业近4%,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制造业占GDP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新中国成立75年来,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步履铿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广东工业化路径。
从“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到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无人机、5G手机等不断升级;从“三来一补”起步,到民营、外资、国有多种经济类型竞相发展……75年来,广东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从世界工厂蝶变为产业创新高地,处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近年来,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制定《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开创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新局面。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8万亿元、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利润突破1万亿元。今年前8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50%,工业“压舱石”夯稳发展“顶梁柱”。
日前,华为、苹果两大科技巨头先后召开新品发布会,搭载Apple Intelligence的iPhone16系列,以及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HUAWEI Mate XT终于面世。两家科技巨头“同台对决”背后,不少供应商都来自广东,还有不少同时为二者供货。在业内人士看来,科技巨头引领性的技术革新,将带动广东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共振。
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数十年来的革新历程中,广东一直是举足轻重的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塞车,全球缺货”折射“广东造”影响力。从“三来一补”的代工到近年来自主研发的突围,广东电子信息产业不断迈向更高端。如今,电子信息产业稳居广东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连续33年全国第一。
电子信息产业的迭代升级,是广东制造业蝶变的缩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旗帜鲜明地提出“制造业立省”,初步形成了国内领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13年起,广东发力打造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和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2015年在全国率先发展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2019年率先谋划布局超高清视频产业,启动国内首个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
2020年起,广东更是高标准布局建设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形成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五大未来产业,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今,全国平均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广东造”;广东芯片制造产能扩大,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由规划蓝图变成现实画卷;广东低空经济企业占全国的1/6,无人机产量全国第一,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份额占全国的九成、全球的七成;智能手机、空调、冰箱、电饭锅、微波炉等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空调产量占世界产量四成;巴斯夫、埃克森美孚、揭阳中石油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为产业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从落后农业省向先进工业省转变,规模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广东制造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不足76亿元增至2023年的4.44万亿元,增长了583倍,占全国比重从4.7%提升至13.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0%,约是全国的两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巩固、步伐加快。
在致景科技研发的“百布”平台上,输入材质、款式等信息,符合条件的布料和厂家信息便呈现眼前。从上游的“全布+飞梭智纺+边织边检”、中游的“百布+对布机器人”到下游的“天工+易菲+Fashion3D+天工选款平台”……在广州,致景科技正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囿于技术、资金不足等因素“不敢转”“不会转”等难题,广东创新探索“链式改造”模式,让大企业、大平台带着中小企业并肩作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数字化转型。
广东作为首批2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之一,近5年来,安排专项资金100多亿元,培育9家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33家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7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产业数字化规模、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等关键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技术改造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的最关键密码。2018年以来,广东先后出台实施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投资跃升计划和“技改十条”等,出台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质增效工作方案。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8万亿元、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利润突破1万亿元;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2.2%、22.4%,分别创18年来、6年来最快增速,至2024年8月全省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分别连续44个月、2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广东省市联动组织开展赋能提升工程超百项活动,全力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前7月,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同比增长25.6%,创近十年来同期最快增速。
近日,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乾崑智驾在深圳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开发全球首个硬派专属智能驾驶方案,首发搭载新车即将上市。
“这是两大科技巨头通过双方技术赋能,进一步补齐短板,共同推动智驾技术革新,这次合作对中国整个智能驾驶行业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汽车服务中心负责人分析。
以比亚迪、华为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龙头企业成为推动广东制造业“穿越周期”的中坚力量,并牵头构建起广东“顶天立地”的产业生态。
近年来,广东坚持抓大育小支持企业竞相发展,迈向世界一流的企业群正在梯队式“进化”中。
“超级农场”上,农业无人机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自动喷洒。今年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极飞科技,“飞行”足迹已遍布57个国家和地区。极飞科技CEO彭斌介绍,极飞科技逐渐形成农业无人飞机、农机自驾仪、农业无人车、遥感无人飞机、智能灌溉阀等多款智慧农业产品布局,让种田变得更轻松高效且更有收益。
中小企业是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主体。2018—2023年,广东中小企业数量从440多万户增加到720多万户,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7.3万家,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9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33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2815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牵引整个企业群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广东出台实施“民营经济30条”“降造业成本十条”,截至2023年底共为企业降低成本约768亿元,切实改善市场预期,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深入融通、全面协作。
夯实当家之基、积蓄当家之能、勃发当家之势,广东正在竞逐新优势、构建新生态、赋能新质生产力,坚实地挺起广东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脊梁”。
●香港最先把其制造业外迁至珠三角城市,形成了独特的“三来一补”经济发展模式,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广东形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汽车制造等9大支柱产业引领的产业体系,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峰值42.6%,一竞技登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
●坚持制造业当家,开展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
●工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制造业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四成,税收贡献率近四成,吸纳就业人口超三成
日前,阳江市主平台产业新空间项目(一期)顺利封顶。该项目是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起步区的首期工程,面向全球范围内绿能风电、光伏、蓄电池等绿色清洁能源领域进行招商,将打造集研发、生产、生活于一体的“一站式”现代化产业园区。
目前,该项目一期已完成企业招商,计划于11月进驻并进行厂区装修和设备安装。“接下来将加快完成竣工验收,做好基础设施配套保障,创优厂房环境,筑巢引凤助力企业投产。”该项目负责人说。
在清远,作为主平台重点园区之一的广清纺织园,正以“链”上招商为牵引,推动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落地。目前,时尚头部企业致景科技、戴世拉链、诚鸿纺织等已签约落户。
据该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带动下,多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与园区达成了投资意向。目前,园区已入驻的企业涵盖时尚鞋服、大美妆、珠宝饰品以及皮具箱包等产业,“大时尚”产业正源源不断地向清远集聚。
当前,广东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023年以来,广东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个地级市以及惠州、江门、肇庆3市的部分县(市),高标准建设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在平台上用力、在保障上加码、在协作上使劲,广东稳扎稳打,“转”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截至目前,省里累计下达71.3亿元资金、2万亩专项用地指标支持主平台启动建设。2023年,15个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311亿元、同比增长8.9%,新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775个、总投资3300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自2015年省委、省政府启动省产业园建设工作以来,广东已设立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103个省级产业园区、基本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县域全覆盖,累计培育3批54个省级特色产业园,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省级产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地区比重超过45%,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
今年,对我来说比较振奋的一件事,就是鼎泰高科入选了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我们做PCB微型刀具。它是一种加工PCB(印刷电路板)的工业用微型刀具,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5G通信基站、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生产加工环节。我们不止在PCB刀具领域做到了第一,手机防窥膜、汽车仪表盘光控膜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是第一。
我们的团队有这样的共识——我们希望不做则已,要做,就把产品做到同类型产品的前三,这样才有竞争力。不仅要把产销量做到前三,我们还要把竞争力做到前三。
创业这20多年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专注,要在自己相关的领域内做到极致。
1989年,那时我16岁,独自一人离开河南老家来到东莞,成为了一名玩具厂的流水线年,家用计算机产业快速增长。当时我在钻针行业打工,我想需求这么大,PCB行业中的微钻针及周边耗材领域蕴藏着商机。于是,我用在工厂打工8年挣来的第一桶金,回到故乡南阳,创办了鼎泰高科。
一开始只做贸易。但我渐渐发现只做贸易,在市场上还是缺乏竞争力。于是,我就从几十平方米的厂房和十几个员工做起,逐步开始投入PCB钻针的研发和生产。
最初产品达不到客户的要求,我们就继续死磕。最难的时候,我和几个股东都不拿工资,公司赚了钱给工人发了工资,就把资金继续投入技术迭代和设备升级。
2013年,我决定回到东莞。彼时,PCB微型刀具以进口为主,价格高昂且受制于国际市场,很多客户都希望有国产的PCB微型刀具。察觉到这个商机,我们紧抓研发,产品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现在,我们的PCB钻针已经可以做到只有发丝的1/3粗细。男性的头发一般直径为0.1mm,而我们已经可以批量生产0.03mm的钻针了。如果用数码显微镜再放大500倍看,会发现钻针表面是整齐的螺旋纹,它所钻的孔越小,孔的间距越小,线路联通能力就越强,运算效率才能越高。
目前,我们超90%的设备都是自主研发的,设备内的智能化系统也是自主设计的。只有具备一套成熟的自动化设备体系,鼎泰高科才能在产品开发方面做到敏捷高效,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路走来,我觉得有苦也有甜。其实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创新的企业。创业的过程中会经历非常多磨难,需要韧性和耐力,寻找更多的机会点,才可以一步一步实现目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