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封面④|浙江玉环:一一竞技座海岛的崛起方程式
编辑:小编 日期:2025-04-29 11:02 / 人气:
摊开浙江地图,玉环市陆域面积只有378平方公里,是浙江陆域面积最小的县(市)之一,却一年创造出1896亿元的工业总产值。
从一个面积小、交通不便、要啥没啥的资源贫乏地,到如今四通八达、发展动能澎湃的制造业强市,玉环是怎么做到的?
巨大的吊臂在空中挥舞,精准地吊运着各类建材。走进玉环高铁站施工现场,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目前,高铁站已经封顶,10月底内部装修将全部完工,年底有望竣工。
这意味着,玉环即将迈入高铁时代。届时,玉环对外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以前想都不敢想,出行能这么方便。”玉环居民狄德清感慨道。
将时间倒拨40余年,玉环还是一座孤岛,与大陆隔着狭窄的漩门湾海峡。“漩门湾,鬼门关,眼望漩涡泪斑斑。”当地的这句民谣曾是出行难的真实写照。
改写命运的“两次改图”的故事,至今仍被玉环人津津乐道:1977年,玉环儿女改造大自然,填海建成漩门湾大坝,让“孤岛”不孤;2017年,玉环再次改画地图,启动撤坝建桥工程,在海峡上开工建设漩门湾大桥。
对于海岛来说,交通是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漩门大坝、漩门湾大桥、清湾跨海大桥……犹如一把把金钥匙,打开玉环发展的新天地。
如今,玉环到温州1小时、一竞技入口到宁波2小时,纵横交错的交通网不仅将昔日“孤岛”编织进“长三角三小时经济圈”,更将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紧密串联。从漩门大坝的惊世一锤到高铁时代的铿锵脉搏,玉环人用四十余年光阴将天堑铺成通途,让孤岛化作枢纽。
俯瞰这座滨海小城,跨海大桥如银链缀珠,沿海高速似蛟龙出海,港口巨轮劈波斩浪……钢筋水泥的每一寸肌理,都浇筑着向海图强的雄心。
玉环可耕种的地少,仅靠种地,很难有发展。经过反复调研,玉环最终确立了制造业强市的战略,几十年来,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
“我从二十几岁开始干汽车安全带零配件,再过几年都要退休喽。”浙江兴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服德是地地道道的玉环人,也是玉环制造强市的经历者与见证者。
30多年前,当公安部出台驾驶和乘坐小型客车必须使用安全带的通知后,董服德看到了商机。“当年全国还没有专业生产汽车安全带的企业,怎么能参与进去,我可是跑了不少地方。”最后,董服德在江苏找到一家企业,并成功承接了将近一半的螺母生产。
只生产螺母可替代性强,行业“价格战”竞争激烈。2018年,董服德决定对公司产品进行转型升级,让产品更具竞争力。
转型升级的背后,是几年的效益低谷。“我们原来年产值过亿,2018年直接跌了一半,只有5000万元。”迎面砸来的大跌,没有让董服德退缩,“我相信,只要转型成功,未来肯定大有前景。”
随着定距圈、支架等多品类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董服德成功在汽车安全带配件产业站稳脚跟。2024年,公司产值近2亿元,今年产值预计可达2.3亿元。
董服德的成功只是玉环人创业的一个缩影。一竞技入口改革开放初期,家庭作坊式的汽摩配、阀门生产点燃星星之火。90年代,政府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形成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等八大产业集群。
一组对比数据,可直观感受玉环的发展能级:1949年,玉环的二产年产值仅7万元;2024年,玉环工业企业达1.3万余家,总产值1896亿元。
玉环市委书记周阳曾表示:玉环的工业化历程,不仅是技术和规模的飞跃,更是“闯海精神”与时代共振的缩影。
“闯海精神”是什么?是融入玉环人血脉的开拓基因,是海岛先民搏击风浪的生存智慧在工业文明的延续。当祖辈摇着舢板与潮汛博弈时,或许就注定了这片土地的企业家敢于选择汹涌的航道——他们像驾驭渔船般把控着方向盘,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无中生有”,在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情况下,走出玉环特色制造之路。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玉环也迎来了“成长烦恼”——土地资源紧张日益凸显。
“玉环陆域面积小,可谓寸土寸金,要想再发展,不能走传统的老路子了。”玉环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玉环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通过精准施策、空间重塑、服务变革等手段,推动企业向“高精尖”转型,走出了一条以“亩产效益”为核心的产业升级之路。
在玉环市沙门镇滨港工业城,台州芮迪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一楼研发中心内,研发人员正研发一款欧洲客户定制的供暖设备——节能减排阀门。
“以前我们是做代加工,利润低。现在走品牌路,不仅利润高,更是赢得了客户信任,愿意把更多新产品交给我们研发。”该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陈金土告诉记者,10多年来,通过不断投入研发经费做大做强品牌,现该企业已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吃上“品牌饭”,企业发展得如何?2016年,公司占地10亩,产值7000万元,亩均产值700万元;2024年,公司占地25亩,产值3.3亿元,亩均产值1320万元。9年间,亩均产值增长89%,品牌价值的提升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空间。
通过腾退一批、整治一批,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有效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的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工业上楼”,实现土地集约和产业集聚……近年来,面对“寸土寸金”的现实,玉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来“腾空间”,按照“效益优先、集约节约、依法依规、分类处置”的原则,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导向,加快推进低效用地盘活提升。
改革红利催生“葡萄串效应”。2024年以来,玉环完成工业用地供应、低效用地提升、土地综合整治各1000亩以上;完成扶持保障类10宗共415亩工业用地,平均亩均税收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强度400万元/亩。2024年,玉环“亩均论英雄”改革案例成为全国15个改革标杆之一。
随着企业对创新的不懈追求,玉环企业“品牌路”越走越宽。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为了保障企业拿地后顺利开工,中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综合服务。”玉环市行政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盛章华介绍,玉环为企服务专设项目服务板块,帮助企业办理规划、用地、施工等审批手续,“全程陪跑”直至项目落地。
“企业茁壮成长,政府全力保障,我们玉环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盛章华信心满满。
“嗡嗡嗡”,仅需给人穿戴一个设备,就能直接垂直升空并悬浮,令不少观众直呼“科幻电影走进了现实”——2050大会现场,全球首款三涵道穿戴式载人飞行器完成了首次飞行。 4月25日至27日,2050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全球各地、各行各业青年齐聚一堂,围绕科技、人文、艺术等领域,展开了一场三天两夜的线下交流活动。…
“蓬莱清浅在人间,海上千春住玉环。”在烟波浩渺的东海之滨,浙江省台州玉环市宛如一枚精巧的玉玦,镶嵌在浙江黄金海岸线蜿蜒的腰际。 本岛四面环海,但碧波围城的玉环从未被潮声困住脚步。…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